土木工程学院
一、学院简介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于2011年成立,致力于培养具备深厚专业基础、卓越工程实践能力、持续创新精神和跨学科融合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学院以数字建造和绿色可持续发展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构建了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
1.学科专业特色鲜明,优势突出。
学院设有土木工程和智能建造两个本科专业,其中土木工程专业是校级特色专业和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包含建筑工程、工程管理(含工程造价)和道路桥梁3个专业方向,同时,设有土木工程+人工智能微专业实验班。智能建造专业是新工科专业,学校是广东省第一所获批开设该专业的本科院校。学院从2019年开始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
学院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需求、创新驱动、特色发展”理念,以“数智化、产业化、国际化”为主线,聚焦智能建造、绿色建筑等新兴领域。学院与35家大型企事业单位建立就业与实习基地。设有“钢结构攀爬机器人”、“马赛克艺术墙”、“施工验收机器人”、“视频监控管理”和“智能安全帽”5支科创团队,智检新城、数智设计、固废资源化、动力智研4个学生创新团队。
2.拥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梯队合理。
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包括广东省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中国工程监理大师等。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6%,博士学位占比38%。近年来,青年教师多次获得国家、省级教学竞赛多个奖项。多门课程获得广东省本科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认定。教师团队编写的多部教材列入住房与城乡建筑部十四五规划教材。教师团队近5年承担各类纵向、横向项目二十余项,合同经费近400万元。学院学科带头人张原教授作为工程总监参与了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工程的建设。
3.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学院成立10多年来共培养本科毕业生3000多人。近五年毕业去向落实率达95%以上,平均每年考取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生10-15人。近年大力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和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现正在积极推进与英国西英格兰大学、美国爱达荷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2+2本科双学位项目、3+2本硕连读项目。近年来,学生中国“互联网+”及“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中,学生连续三年荣获国铜奖、省银奖、省铜奖共7项;在全国大学生BIM应用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信息技术大赛等建筑信息技术类竞赛中共获得50余项奖项。
二、学院名师

季静
教授,博士,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院长,曾任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高等学校土木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超限高层抗震审查专家委员会委员。获得“广东省教学名师”和“南粤优秀教师”。
主持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和二等奖多项;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主持和参加国家、省部级、校级及横向科研项目4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出版教材和学术专著8部。

张原
教授级高工,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学科带头人,从事高等教育工作38年,主编和参编了多部教材,其中的《土木工程施工》电子教材曾获得“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电子奖”(国家三大出版奖项之一);工程经验丰富,任总监、副总监的多个项目曾获国家最高工程质量奖一一鲁班奖、以及国家优质工程奖、省、市优良样板工程;作为工程项目总监参与了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工程的建设;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中国工程监理大师、香港建筑测量师学会会员。

刘协权
教授,曾任陆军步兵学院理化教研室主任,全军优秀教师,育才金奖获得者。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专家库专家,陆军职业教育专家库专家。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理工类专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持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课题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获得军队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9项,获得军队级教学成果三等奖4项,总装一等奖2项;发表论文180余篇,90余篇被国际三大检索收录。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近五年承担国家教育部课题5项。

罗立峰
教授级高工,博士,任土木工程实验中心主任,曾任广东省南粤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发表科研论文五十余篇,书版专著一部,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工程经验丰富,初步设计审查一级公路1300多公里、二级公路2000多公里、桥梁45公里;主持工程项目交竣工验收60余项;主持设计、审查新建高速公路约1600公里;曾获广东省省委省政府授予广东省抗灾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广东省总工会授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交通系统“十一五”建设优秀项目经理等荣誉。

苑苗苗
副教授,博士,现任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省级双创样板党支部书记。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教研项目3项;主讲的课程《路基路面工程》获得省级一流课程认定;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省银奖1项,省铜奖3项,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省一等奖;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篇,主持企业技术咨询类项目或学校科研项目7项。获得学校首届“师德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称号。

三、专业设置
.;
1、智能建造专业
(广东省首个获批智能建造本科专业)
随着国家对新型建筑工业化和智能化的大力推进,智能建造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毕业生将有机会进入中建、中铁等大型建筑集团的智能建造部门,广联达、鲁班软件等建筑信息化企业,以及各大设计院、科研机构,或自主创业。毕业生可以从事BIM技术应用、智能建造项目实施、数字孪生建模、智能施工管理、智慧工地运营等工作,参与智能建造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为智慧城市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主要课程
建筑力学、智能测绘、Python程序设计基础、结构设计原理、土木工程智能施工、智能机械与机器人基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装配式结构设计、智慧工地、机器学习、3D打印结构模型实验、BIM 5D施工模拟实践、产教融合智能建造工作坊……


2、土木工程专业
(含土木程+人工智能微专业实验班)
作为校级特色专业和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土木工程专业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主战场,以“厚基础、强实践、善创新”为育人导向,培养能适应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专业严格对标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构建“理论-实训-实战”三位一体培养体系,开设建筑工程、工程管理(含工程造价)、道路与桥梁三大方向,覆盖结构设计、岩土工程、工程管理等核心领域。聚焦智能建造前沿,首创“土木工程+人工智能”微专业实验班,将BIM正向设计、智能算法、无人机测绘等技术与传统课程深度融合,依托实验中心,开展智能建模、自动化施工等实践教学,强化学生数字化创新能力。推进产教协同育人,与多建筑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实施分阶段实践培养。设立“强基计划班”,通过强化数理课程、科研导师指导及学科竞赛,系统提升学术能力。
毕业生可在工程设计院、智能建造企业、工程咨询机构从事技术与管理核心岗位,亦能在绿色建筑、智慧城市、新基建等领域发挥“传统+智能”复合型优势,为大湾区建设注入创新动能。
主要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理论、钢结构理论、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施工、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土力学与基础工程……
人工智能微专业课程
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导论、机器学习、机器视觉、自然语言处理……


四、实践教学
土木工程实验中心,作为学院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基地,始终秉承服务师生、促进学术发展的宗旨,致力于构建一个先进、高效的实验教学与科研环境。中心现设有六个实验室,包括工程测量实验室、岩土实验室、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工程结构实验室、创新实验室以及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及BIM实验室,总面积逾1297平方米,拥有1012台套精密仪器设备,总价值高达858余万元,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功能完备、设施先进的实验平台。

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及BIM实验室
作为建筑信息模型(BIM)、智慧工地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场所,该实验室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沉浸式学习体验。2024年实验室引进智能3D打印机,能够为工程结构设计提供实体模型,满足不同课程和实验的具体需求,极大地促进了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工程结构实验室
建筑结构设计教学、科研、学生结构模型竞赛培训的重要场所。2021年,该实验室引入小型地震模拟试验台,2023年再添高精度MTS拉力试验机,不断拓展实验教学与科研的深度与广度。

创新实验室
作为一个开放性研究实验室,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创新与创业项目研究,2023年新增的双通协调加载设备,进一步提升了实验室的研究实力。

工程测量实验室
提供全面的工程测量教学,包括仪器认识与校内测量实习,现拥有全站仪、静态GPS、光学经纬仪等各类测量仪器。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实验、实习需求。
五、创新创业
在过去的五年里,学院见证了超过200人次的学生在各类创新创业及学术科技竟赛中积极投入。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系列竞赛等顶级赛事中获得国奖省奖7余项。在全国大学生BIM应用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信息技术大赛、广东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等专业赛事中获得国奖省奖50余项。
六、实习就业
1、校外实习
学院紧扣专业特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与土木建筑行业内知名企业共建覆盖面广、质量高、实力强的就业实习基地。目前已经签约就业实习基地协议的单位有35家,其中不乏国有企业和处于行业领先位置的企业,全面涵盖了检测、设计、施工、监理、概预算以 及装配式和智能建造等高科技类型企业,充分满足学生学习实践和实习就业的要求。
2、升学就业
七、教师风采
八、第二课堂

“我们在广州城理等您!土木工程学院热烈欢迎优秀学子加入,让我们一起探索自然界中的建筑与科学奥秘吧!”
城理印象
咨询引导
01.QQ咨询
为了方便各位考生
及考生家长更好地了解我校
招服君开设了QQ咨询群
大家可以根据
自己的选择科目对应入群
招服君会及时回答大家消息的哦!
(左:广州城理-广东省物理+不限考生咨询群)
(右:广州城理-广东省物理+化学考生咨询群)
(广州城理-广东省历史+不限考生咨询群1/2)
(广州城理-广东省美术类考生咨询群)
(2025广州城理广东省外考生咨询群)
02.电话咨询
招生办公室热线电话:020-66609166
03.微信公众号咨询
关注“广州城市理工学院招生办”微信公众号
04.官网网址
学校网址:http://www.gcu.edu.cn/
招生网址:http://zs.gcu.edu.cn/
05.邮箱咨询
电子邮箱:dep-zs@gcu.edu.cn
06.官方抖音
关注“广州城理-招生办”官方抖音
了解更多招生视频资讯~
07.招生咨询及联系方式
关注“广州城市理工学院招生”官方视频号
了解更多招生视频资讯~
欢迎各位考生报考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
让我们于此相遇
成就更加美好的未来
学校代码12617
我们在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等你